1
0
Fork 0
Obsidian 管理的个人笔记仓库
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 can include dashes ('-')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

79 lines
10 KiB

# React Reconciler - Fiber 创建
> React 从 16 开始,对底层架构做了一次重构,和 15 不同,渲染 vdom 的时候一改以往的递归执行,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 Fiber,虽然最后渲染到页面的时候还是递归,但是 Fiber 的递归是可以中断的,根据优先级由浏览器优先执行任务,保证在大量视图需要更新的时候,浏览器仍然能保证快速的响应
在 React 中,视图的更新使用了双缓存的方式,也就是说在 React 运行时,同时有着两棵 Fiber 树,一颗是当前视图上的 Fiber 树,叫 current,另外一棵是存在内存当中的下一次视图更新时用的叫做 workInProgress,React 在构建时会创建整个 app 唯一的根 Fiber 节点,叫做 FiberRootNode,这个节点上有一个 current 指针,指向的是当前正在页面上显示的 Fiber 树也就是 current,当 workInProgress 递归生成完毕,指针会立即指向 workInProgress ,而旧的 current 就会在下一次渲染中变成 workInProgress ,就这样循环交替完成页面的递归渲染
本次源代码解读的 DEMO 只用了最简单的 useState 做计数器修改触发页面刷新,并没有新增新的DOM 节点之外的其他操作,第一次和第二次和之后页面刷新实际上都只是 useState 触发变化并在页面上显示计数内容出现变化
## 首屏渲染
### createWorkInProgress
React 的首屏渲染时会交由 createWorkInProgress 函数生成一个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这个节点就是 FiberNode,createWorkInProgress 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 current 和 pendingProps,这里的 pendingProps 是组件的属性
因为传入的是 current Fiber 树,所以 createWorkInProgress 内会从 current 的 alternate 取出中取出与之链接的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并对其做空值判断,因为对于首屏渲染而言,WorkInProgress 是不存在的,所以会走到不存在 WorkInProgress 的逻辑,在这里也就是调用 createFiber 函数,这个函数会更加传递的参数 new 一个 Fiber 的实例,其内部并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而是对 Fiber 节点的属性进行了初始化,createFiber 返回之后,会对返回的 FiberNode 节点进行赋值,复用 current FiberNode 节点的内容,并对它们各自的 alternate 进行赋值,双向链接
createWorkInProgress 之后,Fiber 的操作就会交由 beginWork 和 completeWork 开始正式的递归
### beginWork
> beginWork 执行在递归节点的 Fiber 创建之前,主要是为传入的 Fiber 节点根据类型创建第一个子 Fiber 节点
首先会对 current 做空值判断,因为对于首屏渲染而言,当前传入的 current Fiber 节点是 FiberNode,所以是存在的,会进入 current !== null 的逻辑,然后会判断当前 Fiber 节点是否发生变化,然后赋值 didReceiveUpdate 做更新标识,判断的条件如下:
1. 新旧 props 是否相同
2. Context 是否发生变化
3. Fiber 节点 type 是否发生变化
在本次首屏渲染中,以上的条件都为否,会进入后续条件判断,在后续的条件判断中主要是为了应付一些特殊的场景,例如错误边界和 legacy 模式,可以看到官方留下的代码注释,在我们现在的场景下,最终会走到 didReceiveUpdate 为 false 的情况下,也就是当前 Fiber 并没有变化,因为在之前的 createWorkInProgress 中 WorkFiberProgress 被赋值上了 current Fiber 的同名属性,所以它们会是相同的两个 FIber 节点,在这里的代码可以看到:beginWork 中还有对优先值 lanes 的一些处理,在这里先不展开,后续再补充
最后会走入 switch 环节,这了主要根据传入的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的类型进入不同的处理逻辑,这也是 beginWork 最主要的任务:为当前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创建它的第一个 Fiber 子节点,其内部根据 Fiber 的 tag 不同有对应的:
- updateClassComponent 处理 Class Component
- updateHostComponent 处理 Host Component
- updateSuspenseComponent 处理 Suspense Component
本次的是首屏渲染,传入的 WorkInProgress Fiber 为 FiberNode,所以会进入 HostRoot 的 case,执行 updateHostRoot 方法
### updateHostRoot
updateHostRoot 函数中首先会执行 pushHostRootContext 方法,这个方法和 Context 相关,现在暂且不谈
在 updateHostRoot 逻辑一开始,它会将 current 和 WorkInProgress 传递给 cloneUpdateQueue 这个函数,这个函数会将 Fiber 中的 queue 属性进行 clone,除非它们已经是 clone 之后的属性,那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判断是否是 clone 过的属性呢?其实很简单,它只是使用了 === 三个等于判断属性的引用是否相同,也就是说这个函数实际上做的是清除引用,保证在之后对 WorkInProgress 的操作不会影响到 current Fiber 树,判断两个 Fiber 树的 updateQueue 属性的引用完全相同,那么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重复赋值达到清除应用的目的,最后赋值给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
之后,再把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交给 processUpdateQueue 函数,这个函数主要是处理更新队列,在这里先不展开,TODO
再往后是一些针对服务端渲染的一些处理逻辑,服务端渲染也不是这次讨论的目的,也先跳过
最终调用 reconcileChildren 为 FIber 创建一个子 Fiber 节点并返回
至此一个节点的 beginWork 流程就走完了,下一次会根据是否存在子 Fiber 节点判断是执行当前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的 completeWork ,还是继续对子节点执行 beginWork
### completeWork
> completeWork 执行在递归节点的 Fiber 创建之后,主要是为创建好的 Fiber 节点插入内容和插入真实 DOM 树
函数开始,会执行 popTreeContext 并传入 workInProgress,这个函数应该也和 Context 相关,然后进入到 swtich 逻辑,根据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的 tag 属性进入不同的 case 逻辑,这里和 beginWork 基本上类似
React 的遍历顺序是从父到子,最终再从子回到父,所以首屏渲染中首先进入 completeWork 的 WorkInProgress 不一定会是 FiberNode ,在这里是 HostComponent
进入到 HostComponent 的 case 之后,又执行了一遍 popTreeContext,官方的注释也写明似乎是有一些考虑在
在 HostComponent 的 case 中,会判断 current 和 WorkInProgress.stateNode 是否为空,在首屏渲染的 completeWork 节点,这里都是空的,所以进入为空的逻辑:先检查当前 Fiber 节点是否存在 props 属性,最后调用 createInstance 创建一个 DOM 实例
createInstance 会调用 createElement 方法创建一个 DOM 实例,并调用 precacheFiberNode 和 updateFiberProps 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是在插入属性,一个在当前 WorkInProgress Fiber 节点上插入 DOM,一个是在 DOM 上插入 props,最后将处理好的 DOM 返回
### appendAllChildren
函数首先会判断 WorkInProgress 的 child 属性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就进入 while 循环,因为这里是首屏渲染的第一次 completeWork 所以进入到一定是最小的子组件,不会存在 child 属性,所以会跳过循环,也就会跳过插入逻辑,回到 completeWork 的调用栈中
然后回到 completeWork 的调用栈,它会将处理完毕的 DOM 示例插入到 WorkInProgress 的 stateNode 属性中,然后会调用 inalizeInitialChildren ,这个函数会为创建的 DOM 元素,插入已有的 props,内部也根据 Fiber 节点的 tag 区分不同的处理逻辑,还有对 props 是否合法的校验,甚至根据 props 的属性也做了不同逻辑的处理,最后会返回一个 Boolean 用于判断是否进入 markUpdate 逻辑,这个函数会把 Fiber 打上 Update 标记
最后再执行 bubbleProperties 进行一些处理,~~不谈~~ 整个 completeWork 的流程就走完了
## 第一次触发更新
### createWorkInProgress
还是交由 createWorkInProgress 这个函数,这个函数会从 current 中取出 alternate 属性,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存在 WorkInProgress 树,在本次更新,当前的 current 就是上一次渲染的 WorkInProgress,首屏渲染完成之后,实际上只渲染完成了一棵树,但是这次的 WorkInProgress 并不会走等于 null 的逻辑,因为在首屏渲染的时候,那个还是 current 的 WorkInProgress 实际上已经有一个 Fiber 节点了,那就是 FiberNode ,所以在这次渲染,它也还是有那一个 FiberNode 的,所以会走不为空的逻辑:复用现有的 Fiber 节点,其他和首屏渲染是一样的,这里不多赘述
### beginWork
第一次触发更新,进入这个函数的逻辑前边和首屏渲染是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判断组件是否发生修改的时候逻辑和首屏渲染并不同,在首屏渲染,beginWork 会走到 switch 逻辑,并根据 Fiber tag 不用分别执行不同的 mount l逻辑,在这里会经过一些判断最终进入 attemptEarlyBailoutIfNoScheduledUpdate 这个函数,这个函数内部又有着一个 switch 逻辑,也是根据 workInProgress tag 属性分别进入不同的 case,在这个例子中进入的是 HostRoot 对应的 case,首先会执行 pushHostRootContext 函数,Context 相关 ~~不谈~~,最后继续处理服务端渲染的逻辑最后返回交由 bailoutOnAlreadyFinishedWork 函数处理,bailoutOnAlreadyFinishedWork 会对 WorkInProgress 赋上 current 的 dependencies 属性,然后就是 bailoutOnAlreadyFinishedWork 最终的目的: 调用 cloneChildFibers
### cloneChildFibers
这个函数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目的是为了 clone Fiber 的 child 属性,这个函数会调用 createWorkInProgress 函数,从上边可以知道,这个函数可以根据传入的 current 和 WorkInProgress 进行判断是否创建一个新的 Fiber 节点或者复用已有的 current Fiber 节点,并将其互相链接,最终将结果返回,cloneChildFiber 接收到返回的 Fiber 子节点,将其链接到当前 WorkInProgress Fiber 的 child 属性上,并把 Fiber 子节点的 return 赋值 WorkInProgress Fiber
最后返回到 bailoutOnAlreadyFinishedWork 在由它返回到 beginWork,beginWork 流程执行结束
## 第二次触发更新和后续触发更新
### createWorkInProgress
第一步很熟悉,有了前面两次执行的流程可以猜到,第二次触发更新也是进入这个函数,那么这次执行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吗?并没有,和第一次触发更新的时候一模一样,但是在这一次更新,React 的运行时终于拥有了两颗完整的 Fiber 树
你可以会问我,到这里就没有了吗?